(我腦海中的書及文字都是立體會動的哦!!!)
我常常在想,看書的意義及目的是什麼?
小時候或許是應付考試?被稱讚聰明?
學習?消遣?模仿?羨慕?習慣?話題?言有所物?價值身份定位?…
長大了,為反抗,為擺脫小時候的壓抑,丟掉書本的大人太多了。
書,文字,變成一種封建一種框框,一種不自由的枷鎖。
但書存在的最初本義並不是這個啊!
我個人覺得,書是一種沈穩,一種念舊,一種心安,一種夢想,
一種不動如山但天下之大在我心的遠大蘊含……
愛書的人看到的早破了書的框,也早超脫了字的束縛,
那是一種無形的自由。
不再是小時候認為的不自由的枷鎖。
哈~~一定一堆人聽得霧煞煞~~
只是覺得文字不光是在說敍一個故事一個角色一個事件一段關係一種熱血一種正義一種生命……
角色故事關係事件熱血正義生命…太包羅萬象了,像朦了層紗,
豈是一段文字就描述得了,說的盡的。
文字動人之處,不在精煉或華麗,
而是寫出了對人生某種角度的詮釋及見解。
點到了如此而已。
強的地方是,同一個故事,百個人讀卻會讀到百種以上的故事。
以下是我喜歡的作家,
在人生的不同時刻點裡,他們都點到了我內心的某個點。
推薦給大家。(許多其他作家以後再推)
金庸(不用說他是許多人的神)
記得小五小六時第一本接觸的是《神雕俠侶》3吧,沒頭沒腦的接過手,我竟真的開始看了,看完3.4集再回頭追1.2…至此開始中毒直到現在,每次重溫都有不同感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BA%B8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22/n2337624.htm金庸的愛情
宮城谷昌光(在人生低潮時他安撫了我)
看的第1本是《晏子》或《呂不韋》吧!日本人寫的中國歷史。也是一路的追…一路的學。
http://www.ylib.com/author/cochcu/author-2.htm
江國香織(淡淡的文字暗潮洶湧)
第1本是《那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她的書初看時都會以為她在講自己的故事,犀利坦白事不關己的態度,道盡無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9F%E5%9C%8B%E9%A6%99%E7%B9%94
山本文緒(生命角度刀法銳利)
栽入她世界的第1本書《藍,或另一種藍》。
http://www.kadokawa.com.tw/yamamoto/about.html
乙一(冷默的人性黑暗想像)
拿到的第1本是《夏天、煙火、我的屍體》,驚艷,多不同的角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9%E4%B8%80